––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08年9月4日星期四

鳏夫的自我关怀

上个星期香港大学陈丽云教授应邀参加“新加坡临终关怀护理研讨会”,她指出:失去伴侣的妇女自杀的风险比一般人口高10倍,丧偶的男子自杀风险则比一般人高60倍,认为“我们应该特别注意鳏夫”。

这是令人惊心的一个数据,从记者的报导不了解她的统计数字是怎样得来的,但希望能因此敲响警钟,让人们更关注鳏夫的处境和需求。

在此前,我们所得知的数据不是这么悬殊。今年四月间英国卡斯商学院的研究人员针对一万余份夫妻客户的保险单据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有195对夫妇在配偶死亡后没多久后也撒手人寰!其中丈夫过世后妻子相继过世的案例只有255件,但妻子过世后丈夫相继去世的案例有1,048件。相较于一般人,在配偶去世后第一年,女性因过度悲伤而导致的死亡风险是正常的两倍,而男性的风险则高达6倍。但在度过了丧偶第一年之后,无论男性或女性因丧偶而死亡的风险都会随时间推移而下降。

故此男性丧偶首年的自杀风险是最高的,原因何在?又怎样能帮助他们平安度过周年忌?

2006年加州召开的美国心身学学会年会上,一项调查了近三万名男士的研究结果表明:鳏居的男人和离婚的男人失去的不只是配偶,他们可能同样失去了一系列可以预防疾病和早逝的健康生活习惯。他们进食的蔬菜量减少,酒量增加,并且更倾向于抽烟,容易患上老年痴呆病、自杀,甚至英年早逝。

除了健康的习惯消失了,多数男性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丧偶后很快使得日常生活陷入困境,无法再像以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种种的不方便,更让他们沮丧不已。再加上男性不善于表达、宣泄自己的悲哀和痛苦、也不愿意寻求情感支持或接受辅导,更是其中关键!

本地两位心理医师有如下的看法:

陳梓金醫生說,寡婦和鰥夫的自殺率通常會比一般人高,不過鰥夫的自殺率會更高,通常大多數跟抑郁及慢性疾病大有關聯;鰥夫則比寡婦更感孤單,他們平時習慣有妻子照顧,喪偶後大感失落,父親跟孩子的關係,通常不比媽媽那麼親密,沒有孩子陪伴,鰥夫感到寂寞時就借酒消愁,如果患有慢性疾病,酒精將加重病情,病重就更不舒服。不舒服加上不快樂,很容易就萌自殺念頭。

陳醫生說,女人在喪夫後多能繼續
照顧自己,安度餘生,孩子常在身邊,不孤單沒抑郁,這是寡婦的自殺率比鰥夫自殺低的原因。

另一名新加坡資深心理顧問醫生王啟承說,不管是喪偶也好,或本就是單身一人也好,男人過了45歲,總會比女人更容易傾向於自殺。原因是:男人常把心事藏在心裡,不像女人那樣宣泄內心不滿
;男人有淚不輕彈,悲苦冤屈全承擔忍受;羞澀和難為情使他們沒有與人分享心中的難處。

了解了原因,对于提供鳏夫自杀的保护因素就有了较明确的方向:

1、增加自理能力:男士们不管是否仍在工作,回到家中多少参与家务,确保自己一个人可以简单过活。
2、支持性、亲密的社会关系:多与儿女、亲友等沟通和交往,不要把一切交给太太包办,一旦失去了中间人,可能就断了联系!
3、孤单不寂寞:参与组织,培养兴趣爱好、有坚强的宗教信仰等
4、倾诉:找对人谈话,舒解内心的悲伤、遗憾、思念等情绪

上述英国的调查也发现:“结婚时间越长、感情越深,丧偶的打击就会越大。”或许,对于鳏夫们的自我安慰是 -- 在生命中曾经有过亲密的伴侣携手共度泰半的幸福人生,到最后,承担失去配偶剧痛的,又幸而自己,不是挚爱的另一半!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