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08年10月20日星期一

安乐死合法化之省思(一) 疼痛控制

9月20日72岁的沈李珍妮女士在早报发表了《何不公开讨论“安乐死”是否可行》一文后,就引发热烈的反响。姑且不论课题的争议性,令人雀跃的是大家开始对生命的存在意义和尊严有了省思,这对于在本地推展生命教育是一大鼓舞。

这回的讨论中,泰半是由老人家执笔。他们能写能读,又懂得向报馆投书,显然受过相当的教育,同时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否则每日但求三餐温饱,恐怕无暇顾及其他。然而,这也正是最让人伤感之处! 假使这群在新加坡中上阶层的长者都对自己的未来如此恐惧、彷徨,那么在金字塔下层的人岂不更悲切?!

而尚属庆喜的是,在刚开始的一面倒,纷纷大力赞成,并惶恐的请求尽快立法通过之后,出现了反驳的声音,而政府也积极的指出现行制度中替代的选择。可惜报章的说明并不清楚,恐怕很多人还是不明白真正的意涵,而这也是促成我们不断和各乐龄中心长者共同探讨的原因, 希望在了解之后再来下判断。

让我们先审视部分读者提出的案例:

A女士,今年81岁,有高血压,因为跌倒,动过两次手术,三年来一直病痛缠身。她流泪对人说;活得很痛苦,白天吃不下,晚上睡不着,医生也救不了她,安眠药、止痛药、也都失去作用了。问新加坡为什么没有安乐死?

B女士, 今年85岁,在过去的15年里,除了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外,还经过两次的初期癌症和两次中风。第一次中风还能走动和进食,在五年前她再次中风后,就完全无法移动身体和进食,因为喉咙受损,甚至连喝一口水都会呛得半死。她每天睁着眼睛躺在床上不能移动身体,背部又热,手脚因为不能活动,血液循环不好而会疼痛,大小解都在床上解决,她日复一日这样的生活了五年。孩子每天都得让她做物理治疗,搬她起来坐在床边一阵子让背部通风,这些动作让她觉得很辛苦,有几次她央求不要再折磨她,让她躺回床上。她常说活得很痛苦想早点死去。

C先生, 今年87岁,有多种慢性疾病,每天要吃十多种药物,三年前跌倒后就不良于行,当时家人决定让他在疗养院住几个月才回家,他竟然绝食绝药寻死,结果只好让他在姐姐家当厅长,与母亲作伴。近一年他喉咙退化不能吃固体食物,又常咳嗽和肺部发炎,他整天就躺在床上等时间过去。

D先生, 今年49岁, 四年前爆血管,经医生抢救,变成只能听、用流泪来表达一切的植物人!从一个90多公斤的壮汉,消瘦成只剩40多公斤。

这些病况让了读了心酸, 他们因为肉体和精神的折磨, 日子过得很痛苦。但现代的医学和制度并非对改善生命的品质无能为力。

首先是疼痛的控制,早报日前刊登: 为了提高民众对疼痛的了解,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在每年的十月中旬举行“世界疼痛日”(World Pain Day)。从今天起至明年10月20日,在全世界范围推广全球对抗癌症疼痛年,目的是增强人们对癌症疼痛的认识,也唤起世人对癌症疼痛的关注和重视。

而执笔的新加坡中央医院麻醉与疼痛治疗专科顾问医生、疼痛治疗中心副主任就指出医学对各种疼痛已经有很好的控制方法, 医学研究也证明长期服用吗啡来治疗癌症疼痛而导致药物成瘾的风险很低。事实上,正确的服用吗啡不但不会造成副作用或上瘾的现象,还能有效地减轻疼痛,改善生活素质。

台湾主修「临终照顾」的赵可式博士有这么一段话: 人們對死亡過程、方式、時間及形象的恐懼,目前我們都有辦法克服。例如死亡的過程,進入安寧療護可以讓他沒有痛苦。過去我總認為人們都很怕痛,在身體潰爛、噁心、嘔吐的折磨下,要患者心中平靜,除非是修行深厚。直到我出國去修習安寧照護,才了解這些病人的痛苦是有辦法緩解的。醫護人員大約能了解他還剩多少時間,希望在什麼情境下往生,例如有些病人不願意清醒地經歷死亡,想在睡眠中走,我們可以完成他的心願,使用很好的藥物,讓他睡覺,在不損傷他的肝臟機能的情況下,很平安地在睡眠中離開;有些人希望清醒,我們也有辦法讓他醒著,在止痛的情況下往生。

如果您在病末不感到疼痛, 对于安乐死的请求, 您有不同的看法吗?

明天我们将从其他的角度继续探讨!

2 条评论:

匿名 说...

感谢分享,期待继续分享,让人多了解这个课题。

Fid Counselling Society 说...

谢谢您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