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08年10月10日星期五

精神病患支持团体

今天是世界心理卫生日, 上周末本地约1500名公众、病人和医护人员在后港参加了4.5公里长的步行活动, 希望藉此加强人们对精神病的意识, 更重要的是提升心理疾病服务和治疗,以及减少社会歧视, 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处境。

参与活动的吴玉明(61岁,补习教师)曾患上精神分裂症,现已康复10年。他在受访时指出: 求职时不敢回答表格上 “是否有精神病例?”问题,因为他发现只要填上“有”,雇主就不会请他面试; 如果不答,至少还可能通过面试,让雇主看到他健康的样子,再考虑是否聘请他。

吴玉明说,本地一般保险公司只接受康复超过五年的精神病人的申请,不像马来西亚保险业者把精神病列为被保障的30种疾病之一,所以他认为“我们还是被歧视的”。

这位受访者其实有许多值得赞扬的地方, 曾患病16年的吴玉明在康复后著书描述自己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也常常接受访问、到各处开办有关精神分裂的讲座, 目的就是让更多人了解精神疾病, 消除误解, 并建立信心, 知道多数的患者都有机会象他一样复原, 拥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能力。

更了不起的是他还带领精神病患支持团体, 曾有幸参与其中时, 发现当场的气氛令人好感动。 20多个处在不同病程的患者济济一堂, 彼此之间都很熟悉, 大家说说笑笑, 好像一个很自由的大家庭, 每个人在那里都很自在, 有些人早到, 也有的过了半小时才匆忙赶来, 过程中想发言、提问、讨论、走动、阅报、上网或假寐都随心所欲, 好些人表面上似乎不在意, 但当谈到有兴趣的课题时又马上能插上两句, 实在很温馨和乐。

而吴先生就担任穿针引线的工作, 他以过来人的经验和大家交流, 当患者提问时, 他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复原的秘诀, 同时邀请其他人提供想法和意见, 彼此支持。

两个小时的支持团体是成功的, 而很关键的因素是他们有共同的经历, 知道彼此的挣扎和痛苦, 每个人是平等的, 当中没有歧视与不解, 大家在分享喜怒哀乐中得到了接纳和理解, 而康复之美好前景, 已经有人示现了, 他做得到, 或许我也可以!

这类的活动配合了社会心理康复计划( psychosocial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 昨天心理卫生学院也指出推出计划后: 病人住院的天数有所减少。医院对300多名经常入院的病人进行一年的追踪调查,发现他们加入计划后,总入院天数从1万3000个住院日减少到5000个,少了约62%。

社会心理康复计划让病患在家中休养, 而心理医生、护士和社工会登门造访,通过观察学习模式等教导病人如何同他人沟通,确保患者定时服药,并让他们联系住家附近的社区可以帮忙的机构。

象上述的支持团体在新加坡心理健康协会属下的Club 3R举行, 如果您有家人或朋友正在精神疾病的康复阶段, 需要支持与鼓励, 不妨和中心联系, 电话: 6255-3222, 或许能助他一臂之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