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在月中报导宏茂桥永康中学的一些学生,频频收到骚扰电话,倍受困扰,最终向学校求助,并报警解决。像这类的网霸事件随着互联网、手机的普遍运用,全世界都传出了警讯。
在英国,愈来愈多小孩成为「网络霸凌」下的牺牲品。网络巨擘MSN表示,10个英国青少年中有一人是网络霸凌的受害者。有项调查曾访问1万1000多名孩童,其中15%的人收过威胁或辱骂的讯息。研究人员说以这种方式被锁定的孩童人数一直稳定增加,「这种间接霸凌的方式就像八卦一样,很快就可传遍学校操场以外的地方」,而且女生比男生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而大约每三个美国青少年,就有一个曾经收到网络的恐吓或嘲笑讯息。在澳洲,一群男学生拍摄他们性虐待并侮辱一名女生,然后把过程的录像上载到YouTube。影片看到共12人的青年围绕着一名17岁有轻微弱智的少女,欺负她并要她进行性行为,向她撒尿,并燃烧她的头发。事件发生后,省内1600家公立学校禁止学生上YouTube。
在日本这个忌讳与人正面冲突的国家,网络的匿名性让加害者有了欺凌的平台。在那里,96%中学生拥有手机,大多数的网络霸凌通过具有上网和收发电邮功能的手机进行。 其中一位受害者因为同学在站点上张贴他的照片并加以羞辱,「连我已经不上学,待在家里,手机还是响个不停,恫吓骚扰的信息持续疲劳轰炸。」他因此得了厌食症,几乎半年没有退出过自己房间。又因整天接到电子信函叫他去死,他说:「有人告诉你没有活着的价值时,你真的会往那方面去想。我再也不相信人类了。」他两度自杀未遂。
他所发出的讯息是值得关注的,因为青少年正在建构自己的价值,遭受网霸欺凌,使得他的世界破碎了!
所谓的网霸(cyberbully,网络霸凌、虚拟世界霸凌),是指透過电子邮件、即时通、站点、博客留言,以及手机等电子通讯方式,向收件进行恐吓、嘲笑或张贴丑态照片、影片等行径。虽然研究显示,网络霸凌的伤害情况,比实际的霸凌来得轻微,但是因为它的传播面广,所造成的影响绝不容忽視。
澳洲的网霸专家指出,“有了互联网、博客、电子邮件和能传短讯、视频和照片的手机,网霸的行为可以一个星期七天,每天24小时进行。这给网霸很多力量,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受害者接触,因此这超越了校园欺凌弱小的现象。现代科技如手机和电子邮件无所不在,网霸的受害者不能只把它关掉。”
这位专家忧心忡忡的表示,“面对面的欺凌的结果是会导致忧虑和忧郁,有时候会导致自杀,网霸则有更多观众,而问题是连在家也逃不过网霸,这对受害者的影响将更激烈。”而且“尽管孩童被欺凌,但是警方要在有违法事件发生时才能干预。如果你继续受到电子邮件说‘你是失败者、你很讨厌、我们讨厌你’,这都不是威胁,他们没有说要把他杀掉。”
这也是问题的重点,使我们无法防微杜渐:根据早报22日的报导,在新加坡,防止儿童与少年被欺负联盟前阵子发布的调查显示,在受调查的4000名学生中,有将近95%的学生曾经遭校霸欺负。而教育部自己的内部调查,大概只有20%至30%的中小学生曾经被校霸欺负,教育部政务部长吕德耀少将解释说,“只有涉及伤人、吓吼人和恐吓人的事件,才会被收录在学校犯规档案数据中,而这类事件并不多。”
本地网络霸凌的案例除了上述事件,公开报导的还有一名13岁女生被一群女孩拳打脚踢后剥光衣服,被拍成录像上载到网上,21日议员梁莉莉医生在国会据此要求教育部出面预防及制止这类事件发生。而教育部则回应早有一套指导守则,指导负责处理校霸事件的校长、训导主任等,应该如何安全及慎重处理。此外,教育部正在准备一套指导守则,以提高学生意识,应对那些在虚拟空间欺负学生的网霸。
提高有关网霸意识的确是当务之急,日本的专家表示,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家长老师缺乏专业知识,对于子女或学生遭到网络霸凌,往往不清楚状况,加上某些校方企图隐瞒,警方很难介入调查。MSN访问500名青少年的调查也发现,半数受访者父母不知道孩童在网络上也会被欺凌。
身为家长必须了解,小孩的手机或电脑不只是通讯工具,而且是一种霸凌管道,可以攻击在自己家中的孩童!目前有些学校和家长采用过滤电邮的软件,并设置保护程序,封锁来自可疑服务器或IP地址的信息。但就像日本的一位教授所言,要解决网络霸凌现象,光靠最新科技仍不够。「到头来,问题并不在于科技,而是出在人性。」
我们得教导孩子知道保护自己、懂得风险在哪里、适时求助,了解自己的价值、善意对待别人,并能够在真正的人际关系里得到成长,而不是沉浸在虚拟世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