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09年6月15日星期一

亲子陌路

不知是否因缘巧合,最近抱怨已踏入社会的孩子不奉养父母亲的案例特别多!

林太太的大儿子就读大学之际结识了在酒廊工作的女友,由于女孩的工作环境比较复杂,学历不高,而且比儿子年长,作为父母一开始便极力反对,但没想到却更把孩子推向对方,家人的感情也破坏了,儿子数度离家出走,回来后也表现冷淡,拒绝沟通。

儿子毕业后虽然找到工作,但林太太说他在女友的拐骗下变坏了,非但逢年过节不对家人略表心意,还明言不会给分毫家用,因为他得存钱,为自己的将来打算!林太太的丈夫由于身体健康出现问题,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她为每个月的房屋贷款担忧不已。

王先生的独生女儿也从理工学院毕业多年了,但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每天多数的时间都是关在自己的房间里打电脑,家人完全不能提到任何有关工作或金钱的问题,稍微有些影射,她就会大吼大叫,乱发脾气;当然,他们夫妻也从未拿过女儿的一分钱!王先生不止为孩子的健康、事业、社交和性情烦恼,他也为自己的老年家庭生活感到渺茫!

李女士有两个儿子,老大虽然不务正业,但却理财有道,这可能是家庭的“优良”传统,因为他们夫妻俩从年轻就善于经营,借用亲戚朋友等的名义,购买了数间私人和政府组屋,在丈夫去世后,儿子借口自己在海外修读商业管理,能够把财务妥善规划,接手了所有的财产,房屋收租全由他处理,但事后却分文不给李女士,她在首饰变卖殆尽,无可奈何之下,打算到家事法庭提出控告。

最近的报章报道:活跃乐龄理事会(C3A)进行“2008年公众对老化问题和乐龄人士的观念与态度调查”,结果在2000名16岁以上接受调查的公众中,越年轻的国人照顾年长者的意愿就越低。35至49岁的受访者有82%愿意照顾老人;25至34岁者稍减至80%;而16至24岁的年轻人照顾年长者的意愿最低,只有67%。

调查机构对此现象的解读是:“可能与所处的人生阶段有关,16至24岁的年轻人正追求学业或发展事业,在经济与情绪上还不足以承担这样的责任;另一个可能是这个年龄层认为,未来的年长者应该都能够独立与自食其力。”而舆论则指出,若从坏处想,调查结果反映了代际鸿沟,特别是祖孙间的代沟的扩大;年轻人的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传统敬老尊贤和孝道观念的淡薄化等!

这样的调查结果其实点明了现下家庭生活普遍的困境:上述所接触的个案,多数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曾经受苦,于是倾向过度保护儿女,结果非但造成孩子不懂得珍惜和感恩,也往往受不了现实生活的打击,变得脆弱或自私,而亲子互动也因为仅注重给予孩子良好的物质享受,过分投入工作,而忽略了亲密关系的经营,彼此缺乏浓厚的感情,一旦在观念或处事上有了冲突,亲子很容易就成为陌路!

在关系破裂之际,跟着而来的行为问题其实不是关键,最重要是亡羊补牢,贯注于如何拉近家人的亲密,而不是把孩子越推越向外面,大家因为言语上的记恨,搞到无法回头。不同的家庭有不一样的亲近方式,只要是健康的,以往有效的,都可以在辅导员的引导下找出适合自己的模式,勇敢尝试!

当然,眼前的困境也得面对,生活上无以为继,可以向社理会求助,或请求社区调解中心代为化解家庭纠纷,申请赡养父母庭令是最后的选择!

老人家的自保能力也是最紧要的,任何时候都不要把未来的生活寄托在别人身上,当你对自己有信心,你的言行举止才会表现宽容有度,给亲人相处保留更多的成长空间!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