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09年3月19日星期四

都是电玩惹的祸?

最近的传媒报道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电玩的不良影响:

衣阿华(Iowa)州立大学心理系副教授Douglas Gentile,最近对几千名日本和美国青少年做过调查,研究他们在玩暴力游戏后3到6个月的行为表现。结果发现,这些学生都变得更暴力。

他在昨天触爱“多重互联网游戏对青年影响”的研讨会上指出暴力游戏之所以影响青少年的行为,是“由于他们经常玩这些游戏,因此在游戏中引发的反应,也很有可能成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反应”。

也就是当年轻人还未建立自己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时,就因为长期接触,电玩中的游戏规则,内化成为现实社会的行为条规和反应;而这是和成年玩家截然不同的地方。

3月15日的联合晚报曾报道:国立教育学院心理学副教授为研究电玩,3年多来每晚花两小时上网斗兽,但可以做到沉而不迷。她还跟7个远在美国的战友成了朋友。他们边斗兽边聊天、互诉心声、分享食谱,还曾在美国见面。教授因为找对了战友,大家都能自律,反而让她学到合作和谋略。

而且当她给家长开讲时,会当场示范游戏怎么玩,有的家长也不禁被游戏牵引,体会到孩子为什么爱上游戏,从而促进亲子沟通。

所以我们可以归纳的结论是电玩就像双刃剑,有利有弊,而青少年因为思想未成熟,自律性差,所以较容易承受负面的祸害,但是否玩电脑游戏就会导向暴力、自杀?Douglas Gentile指出:事发的原因往往不只一个,大家将矛头指向网络游戏,或许是因为对它有负面的看法。他说,这就像抽烟一样,除了抽烟,饮食和运动等也能影响患肺癌的几率。

他在讲演中提及美国情报组织在1990年代发生的校园枪杀案后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涉案青年有6个普遍特征,其中包括家长对他们漠不关心、本身患有精神病、曾遭欺负,同时经常玩暴力游戏和看暴力电影,这类青年较有可能作出类似1999年科罗拉多州的哥伦拜恩校园(Columbine High School)骇人枪杀事件。

像这些“家长对他们漠不关心、本身患有精神病、曾遭欺负”的因素是身为父母要关注的,通常孩子会沉迷多有其背后的原因。

教授在接受联合晚报采访时给予家长的小贴士是:

1.跟孩子一起选择游戏,看看标签上的分级是否适合孩子。
2.家长也要学玩电脑游戏,并和孩子一起玩以控制玩的时间。
3.把电脑放在客厅,方便看到孩子在玩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青少年的未来,如果孩子在电玩的世界出现了负面影响,请专门处理青年使用互联网问题的志愿福利机构触爱健全网络与体育(TOUCH Cyber Wellness and Sports)求助!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