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0年6月11日星期五

错误的弥补

想家

作者:愚庵

「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小窗幽记》

操着严重湖北乡音的老人,缓缓告诉我这个想家的故事, 我必须全神贯注以免听错,在这个午后飘雨的安养院,一切都显得很思乡……。

满头白发的张老伯已经八十多高龄,身材高大,所以走起路来有点驼,他拄着杖,由女儿带他来安养院办理入住,我发现他的身上有不少处的伤痕,老人只是笑着说:「俺自个儿走路不小心跌倒的。」我和护士都不以为意,老人走路不稳,跌倒也是平常事,但是想不到入住才两天,老人的谎言就拆穿了。

来自社会局家暴防治的社工员一大早就来安养院拜访,他 称接到警方通报来做访问,并且说受害者是张老伯,我有点讶异,心里想难不成那些身上的伤不是跌倒的,果然被我料中,老伯有点腼腆的说,家丑实在不好说出口,原来,动手打伤老伯的人是他最小的媳妇,邻居好心报了警,所以上了家暴通报。

老伯说出了实情,他已经不只一次被打伤,这次很严重, 为了逃避暴力,才被女儿送到安养院,有关他和媳妇间的故事,他足足说了两小时。

老伯说他离开武汉乡下时刚刚结婚,就因为战争而参战了,想不到这一离家就六十几年了,来到台湾以后又结了婚,有了五个孩子,其中最小的男孩是智力不足者,早期两岸尚未开放时,透过香港转信才知道他在 湖北结婚的对象,在失去他的消息后已经改嫁了,老伯怀抱着愧疚的心情,一直等到两岸开放探亲,终于可以回家了。

老伯回忆,第一次再度踏上中国土地时内心澎湃复杂的心情,早就从上飞机那一刻开始了,那就是所谓的近乡情怯吧!那种期盼、惶恐、悲喜交加的感觉,到现在仍无法平复。

老伯说,从想家到回家,却是一切错误的开始,说得更实在一点是悲剧的开端,而这个开端竟然是夹杂着父爱和已经消失的青春之爱,爱是引发所有恨的源头,老伯叹了一口气说;「当初是不应该把小媳妇娶回台湾的,她也是人,也会想家的。」

老伯说,回到武汉乡下时,父母早走了,只有当年留下来的妹妹,他见到了再改嫁的前妻,而前妻只生了一个女儿,丈夫在文革时被逼死了,现在母女相依为命,他在家乡那几天总是对不起前妻,总以为是自己从军音讯全无才害了前妻的一生,那种愧疚一直无法平复,有一天,两人见面时,前妻突然提起,她最放心不下的是女儿,因为患着不定时发作的躁郁症,三十多岁还嫁不出去,万一她走了,怎么办?听说女人有这样的病只要结婚就会好起来,张老伯这才想起来自己也有一个笨孩子,如果笨孩子可以娶了她的女儿,也算是为她做了一件好事,想不到这一提起,双方都认为是可行的方法,老伯一回到台湾就通知其他 的孩子,准备婚礼了,在短暂的喜气之后却是恶梦的开始。

最小的孩子是和老伯一起住的,因为他虽然成年但是没有谋生能力,结婚后小俩口的生活也靠老伯的退休俸支应,还好其他已经成家的孩子偶而还会回头,照料最小的弟弟,一开始还没有问题,想不到不到一年,问题就来了,小媳妇躁郁症一发作,开始购买大量的东西,生活费愈来愈惊人,只要伸手要不到钱,就对老伯动粗,停停复复好几次,其他孩子看不下去,就报警把小媳妇送到医院住院治疗,但是一出院,又是故态复萌,甚至于骚扰其他孩子的家庭,指控老伯分财产不公平,最后老伯只有离家一途,想不到,一切由爱的出发点却变成了恨。

这样的父爱和怀念失去的青春之爱,当然是充满自私的成 分,老伯以为可以为前妻做点事,却成了憾事。

在长长的午后雷雨驱散闷热的午后,老伯才说完他的故事,我才想起《小窗幽记》的这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老伯的后悔是自己想家,却忘了别人也会想家,我只能安慰他,有病就要 医,小媳妇回大陆也一样要就医,问题是如何回去?老伯最后说了一句话:「小媳妇的妈妈走了,现在只有我和笨孩子是她唯一的亲人了」。

老伯说完了故事,我却觉得好像没有完,这时候已经接近黄昏了,我突然感觉这场午后的雷雨下得有些漫长。

~~~~~~~~~~~~~~~~~~~~~

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它不止在海峡两岸上演,东南亚区也常出现类似的问题,只是女主角换成了越南、印尼、泰国等乡下的孩子。

精神病患和智能不足的伴侣可以互相照顾吗?如果没有健全的社会福利制度介入,他们的将来要仰赖谁呢?兄姐们可能一辈子照应吗?假使这对小夫妻也有了后代呢?相信对这个错误的弥补,老伯心底有无限的悔恨吧!

不过精神疾病如躁郁症等可以透过医药、辅导与家人支持,多管齐下,得到控制及缓解,以耐心和爱心对待,就会看到曙光!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