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07年11月28日星期三

社交困难的孩子

11月24日早报报导前一天有位国人路经台北的台湾大学门口时,不幸遭一名男子砍伤,一条动脉被砍断,几乎断腕,伤势严重。从25日早报即时新闻得知,这名约50岁新加坡商人左手腕关节也有开放性骨折,目前在加护病房,虽已脱离险境,但意识还没有清醒, 他的太太在病房外苦苦等候先生醒来。

据知23岁的嫌犯患有一种“亚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s syndrome)的精神疾病,个性易怒情绪不稳,连他的母亲都得申请家暴令保护自己。而砍人的原因是,当天他要求母亲撤销家暴令不成,情绪失控才会砍杀发泄。

过后莫茲婷心理師在中国時报发表文章,让大家更了解「亞斯伯格症」。拜读之后,发现它听起来陌生,但在我们的环境中不乏这样的孩子,值得我们留意,并给予及时的协助,以免惨祸发生:

~~~~~~~~~~~~~~~~~~~~~~~~~~~~~~~~~~~~~~~~

他們不是外星人

台大門口爆發的砍人事件,砍傷人的男子母親說明男子是「亞斯伯格症」。這會不會造成社會大眾對一般「亞斯伯格」的誤解和畏懼?筆者從心理諮商工作多年,接觸不少「亞斯伯格症」的兒童和青少年,茲將他們的特質分述說明,以讓社會大眾有正確的瞭解進而能適時適宜的給予他們所需要的協助。

「亞斯伯格症」乃在一九四四年被維也納的一名小兒科醫師叫亞斯伯格(Hans Asperger)所提出,經過五十年後,第四版的美國精神醫學診斷手冊正式承認為「亞斯伯格症候群」。無論是亞斯伯格醫師或在他之後的許多研究學者專家,都對「亞斯伯格症候群」的主要症狀指向社交困難、溝通困難、行為興趣的固執。「亞斯伯格症」也經常被稱為「學者症候群」、「自閉症」等,現今和過去所熟和的人物中,被研究人員懷疑為亞斯伯格症的有:莫扎特、梵谷、愛因斯坦、牛頓等。

許多的亞斯伯格孩子仍然與一般孩子一樣上一般的學校,進入一般的班級,和同儕做同樣的事。在認知能力、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方面,亞斯伯格幾乎與同儕的表現沒有兩樣,甚至有些在成績方面的表現比同儕更加出色。他們能在大人面前侃侃而談的發表言論,用詞遣字超乎其實際年齡外,所言之內容也活像個「小博士」般令人驚訝,這樣的表現著實常常會遮蔽其社會技巧損傷的事實!

因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亞斯伯格孩子的父母、老師、同學都會拒絕相信孩子有先天社會技巧損傷的情況,而會用這孩子很「奇怪」、「成績很好但EQ不好」、「他很霸道、很自我中心」等來形容他們。在人際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假像正常」常帶來許多的困擾,困擾著孩子本身,也困擾著父母、老師及同學。

此外,「亞斯伯格」孩子常常成為團體或班級中被其他同儕欺負的對象孩子,因為他們不瞭解存在於社會團體中的無形規則(如:人際互動該有的界限、玩遊戲要輪流等等),也難於瞭解社交線索,如察言觀色,因此在人際互動時會出現看似怪異、白目或冒犯別人而不自知的不適當行為。

亞斯伯格孩子在人際關係中經常是挫折的,而他們所感受到人際壓力卻又難於調適,所以經常會有焦慮不安的情緒,甚至容易併發「被害妄想症」。當內心對外在環境逐漸的恐懼時,亞斯伯格孩子常會產生防衛性的行為,如:想要隨身攜帶武器、攻擊行為、退縮,甚至懼學或封閉自己等。

亞斯伯格因為與環境的互動會格格不入,有適應上的困難,他們需要「人際及情緒諮商」,人際技巧訓練。當個人、家庭、環境(學校、職場)、社會大眾共同努力,並善待這些彷彿從另個星球來的人類時,他們將顯得可愛,也相對有善意回應。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