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0年3月16日星期二

简朴生活

豪雨过后,路经排水沟,看见两个外劳在水退了的沟口挖起一大堆落叶和几件垃圾,不禁想起台湾荒野保护协会资深解说员徐建国的一番话,他说:某君人随手丢了一个塑胶袋在路上,一阵风把它吹到了排水沟旁,几天后一场大豪雨把塑胶袋冲进了排水沟,塑胶袋随着流水飘呀飘,卡在某一个水沟的构造物上,然后第二号塑胶袋、第三号塑胶袋、第四五七八九号塑胶袋陆续的卡在这里,社区淹起了膝盖高的水。最后政府再用全民的纳税钱,清理排水沟。这不是全民共业吗?什么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呢?

个人的行为没有管理和约束,就变成了“全民共业”,得付出更大的代价来补偿!

文明国家所面对的问题就是工业化的进程中制造了太多的垃圾,而不管是焚烧或埯埋垃圾的生态成本实在太大,唯一的方法是降低垃圾量,而且目前的理念已经从减少提升至“零垃圾生活”的要求!

上星期早报记者所介绍的美国女子Bea Johnson积极推广,当造访她的网站时发现连版面都是如此的简约,几张家居照也清爽宜人!她拒绝不必要的垃圾,多余的包装,更在网站介绍了许多可以自制的化学用品。

在全世界来说,日本是最积极进行垃圾分类的,资料显示:拥有350万人口的横滨市最近将现有的垃圾分类从过去的5类增加到10类,并为了让市民们能更好地了解市政府的新措施,还分发了一本27页的小册子,罗列了518项回收常见垃圾的详细指南!

譬如:一只袜子属于可燃烧物品,一双袜子则是旧衣物;口红的外壳属于小金属,口红条属于可燃烧物;领带是旧衣服,但一定要是洗过和被烘干过的。他们彻底实行“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的理念。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垃圾呢?徐建国的定义是:不可自然分解,并且回归自然循环的物质。而且即便是可以自然再循环也应该节约,不应浪费!

他所力行的环保除了在山林捡垃圾,还包括:

 外食带自己的筷子、汤匙;选择不用免洗碗的餐厅吃饭
 住家附近购买食物时带着保鲜盒去买煎包,带着杯子去买豆浆,带着便当盒去吃自助餐,带着回收塑胶袋去买水果、买菜
 减少不必要的消费,购物时的评量标准是问自己:「如果不买有没有关系?」
 为减少包装纸,自己动手做面包
 记录自己每天生产多少垃圾,朝向「零垃圾」的目标努力

现在的他可以做到10天零垃圾!

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微薄,但许多人都开始身体力行,不要把环境保护看做下一代的事情,更要把享受青山绿水的权利还给他们,让我们从简朴生活,减少不必要的购买、避免一次性的用品和拒绝过度的包装做起!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