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本着分享的理念,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但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0年3月25日星期四

每个人都有故事

来自马来西亚,南大化学教授王丽容女士刚在上周出版了自传:“Follow the Chemistry: Lure, Lore and Life”,除了成长以后的学习、研究和教学,她在书里描述了童年在怡保的生活,感谢扎实的基础教育,孕育了她对化学的兴趣与热诚!王教授希望借自己的故事鼓励更多的女性投入严谨忙碌的研究工作,因为只要有家人的支持,兼顾家庭和研究工作并非不可能!

其实,不只是社会上有成就的人应该为自己的一生留下纪录,以自己的心路历程带动和影响其他人;再平凡的人,对他的子孙来说都是一己所从出,都想去了解他的一生如何?经历了什么风雨?和时代的变迁有怎样的关联?每个人都有故事,家庭图里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有存在的意义!

让我们看看下文作者的遗憾,和他如何来弥补:

~~~~~~~~~~~~~~~~~~~~~ 
写给子孙的家族故事

作者:吴雪雪

几年前到大陆游玩,我们与一对朋友包了部车,计画从上海玩到杭州。当时听说从杭州到绍兴只有一、两小时车程,想顺道到我的祖籍逛逛,但是绍兴那么大,我又不知道确切的地点,毫无目的地乱逛,实在失去探访故乡的意义。

那一次,我打消了回老家看看的念头,心里多少有些愁怅与后悔,当年爸爸在世时,没有好好听他讲古,连我的老家是绍兴那个乡镇,都没有概念。

记得爸爸很喜欢跟我们讲他小时候的故事,我们不曾用心去听,所记得的只是一些片断而已。印象中祖父或者曾祖父年轻时,从绍兴迁居到上海,爸爸是独生子,幼年即失去母亲,祖父从事米铺生意,家境还不错。

爸爸一生从事电影导演工作,十多年前电影资料馆要帮爸爸写传记,但是爸爸的乡音实在太重,电影资料馆聘请的作者打了退堂鼓,要爸爸自己写,爸爸也想留下一点回忆,要我来执笔。

爸爸的乡音对我来说不是难事,但是他要表达的事情,在我看来有点琐碎,常常几天的功夫,只写了一两百字。我当时工作很忙,每周一次,下班后抽两、三小时作访问,爸爸看进度落后,只有另外找了一位老先生执笔,自己再动笔修改,但到爸爸去世,这篇传记只记载了他生平事迹的一半。

父亲过世后,我拿着爸爸未完成的手稿,想要补强,文笔又不连贯,这才后悔若是父亲在世时,能多花点时间好好努力,不但能了却父亲的心愿,而且对于自己父祖辈的相关事情,可有更多了解,不至于有今日的遗憾。

更遗憾的是,我一直以为孩子们对这些陈年往事不会有兴趣。两个孩子在国外长大,与亲戚们相处的有限时间,固然很亲,却少有进步了解,后来他们到香港,发现香港还有四、五十个亲戚,几年前到了上海,看到大姨妈,才知道妈妈还有一个年龄相差二、三十岁的姐姐,这位姐姐有六个孩子,十多位孙子。

五年前小兄儿子同明到纽约求学,我连络上外子的堂兄弟,他们都是外子三叔的孩子,三叔及叔母已相继过世,晚辈全住在纽约,每次聚餐,也坐满两大桌。
去年,两个儿子在香港相聚,他们聊起亲戚时,随意抓起 一张纸,画起父母双边的家族网来,但好像总是兜不起来。

随后,两人各奔东西,没跟我提起此事。直到同明过年回台湾,才想起来一大堆问题,我帮他完成近三代的家族网,也告诉他我所知道的故事,,包括一九四九年的一些骨肉分离的时代背景,他很感兴趣,一直要我把父亲的故事写出来。

亡羊补牢,我想现在应该将我所知道家族的事情记载下来,让子孙知道,因为这不但是他们自己的故事,也是一段重要的历史。

没有评论: